这两天更新系统后,左下角出现了一个 Copilot 的预览应用。
这篇文章主要是对其使用方法的介绍与使用体验。
直接点击此应用后,尽管开启魔法,却还是加载不出来,并提示如上信息。
这个原因是 new bing 的地址选择了中国。
解决办法:打开 edge - new bing 设置,修改地址为美国即可。
成功打开了 Copilot 的对话界面,但是开始对话时提示如上信息。但是我们不是已经登陆了 new bing 了吗?
这个问题就比较离谱,因为你的 microsoft 账户是中国的,所以这个账户就压根用不了 copilot。
解决办法是重新创建一次账户,创建的时候地址设置成美国的(推荐 outlook);不过我发现 qm 的账号可以,就用 qm 的啦。
首先 Copilot 有一个对话模式选择。其实就是一个预先的 prompt 框架罢了。
然后和 ChatGPT 对比对话功能,我不太能感觉出来他与 3.5 的区别。直观的功能上的区别在于,支持上传图片(不支持文件);不能直接运行代码(可以生成代码);支持语音输入(语音转文字功能而已,和 GPT 插件效果一样)。
Copilot 主打的是联网搜索功能,GPT 的搜索相对来说确实没有 copilot 方便(我认为,GPT-4 的搜索功能需要我声明“请联网搜索”才会开始搜索,而且搜索内容感觉也像是一些百度百科的内容;而且搜索速度慢一些)。
不过GPT-4 一般对于背景信息补充,比起让他自己联网搜索,更好的解决方式是直接输入文件资料内容给他让他阅读。
第二个大特点就是能直接操作电脑,比如“打开某个应用”,“更换我的桌面壁纸”,他确实可以打开对应应用或设置窗口。
不过由于隐私保护问题,他不会查找电脑文件位置。
整体上我觉得和 3.5 能力上没有相差太多,而且账号问题也比较方便解决,启动和响应速度也比较快。再有就是需要联网搜索资料的时候可以直接问 Copilot 获取他的搜索总结结果,以及找不到电脑功能的时候可以让他快捷打开(这个功能其实用处不是特别大。而且他能访问的功能有限,比如我让他打开环境变量他都没法打开)。还是值得一玩的。